喜报 | 永信荣获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
青羊湖畔,官山脚下,让人眼睛一亮的【宁乡巷子口南轩书院】,承湖湘文脉、融山水毓秀,古韵今风,相映成趣,这项由公司设计总监杨建觉先生主持的设计作品,近期斩获2024年度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。

远眺南轩书院

南轩书院实景
<<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>>
同时获二等奖的还有【长沙天心区仁美坊景观】,她将一个凋敝破败的垃圾堆变脸成城市网红打卡地,重拾老长沙的世俗与烟火,成为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的城市更新典范。

当前,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正在城市更新、乡村振兴、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引领下加速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价值创造”转型,以著名建筑师杨建觉老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,通过匠心独具的创新实践,将时代浪潮中的宏观战略转化为可感知、有温度的空间叙事,民众喜爱,专家认可,令人倍感欣慰。
南轩书院
南轩书院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官山村,始建于明嘉靖三年(1524年),为纪念南宋名臣张浚、张栻父子而敕建,在70年代被毁后开垦为农田。为传承湖湘文化、弘扬南轩精神,宁乡县委县政府在2017年启动重建南轩文化园。依托张浚、张栻墓及书院旧址,书院占地54亩,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,功能集教育、会议、展陈、研学于一体,同时亦为文旅目的地。

书院空间规划依托美妙的自然山水环境展开,通过牌坊、碑亭、长桥、荷花池等景观,构建“一门一路、一亭一碑、一桥一湖、一池一坊、一院一山”的诗意序列。规划以张栻墓墓道和遗址为中轴,吸取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天人合一、礼乐相成的特点,将严谨的对称轴与曲折的自由布局巧妙融合,既保留传统书院格局,又最大限度避让遗址区域,同时构建出“书院遗址-宝瓶窗-张栻墓”新空间序列。
作为传播湖湘文化的重要平台,建成后的南轩书院综合效益十分显著,既是传承国学文化的典范,又是长沙全域旅游新地标。



仁美坊
在车水马龙的人民路与百年名校长郡中学之间,藏着一个有故事的街坊——仁美坊。这里依稀留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,住着一群地道的长沙“老口子”。2018年,天心区政府顺民意、体民心,以有机更新的名义,启动街坊的保护与复兴,亦成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的破题之作。
项目以“微循环”理念打通断头路,使小巷进出便利、可逛可游;采取“渐进式”有机更新修复危房、加固墙体、铺砌路面;又巧妙利用传统灰瓦、青砖、戏台、古井等元素,结合原有地形、民居和绿化,重构了百花村、仁美园历史街坊的空间场景,再现老长沙烟火气与人文味,更为西文庙坪历史片区构筑一个标识性的北入口文化景观广场。
在尊重原有街巷格局、空间肌理、文化文脉基础上,完善水、电、气、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,改善居民房屋厨厕、渗漏、晾晒等条件,辟出公共休闲空间,拆除违章建筑,消除安全隐患,引入特色商业业态,真正提升人居品质,激发街区活力,使仁美坊成为一个人文味与烟火味并置的好地方。
改造后的仁美坊汇聚民俗体验、特色休闲、文旅打卡等情景消费功能,历史街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,原住民有尊严的生活得到真正落实。
永信力量
永信和瑞设计,极其张扬地域与环境文化并体现在每一个设计构思中,在寻找灵感与创意的同时,极为强调观念深化的必要性和设计制作的精美化;而设计风格及手法的不断自我超越则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所在。
永信和瑞设计,其业务跨区域性和主要设计师来源的多样化,确保其规划与设计多元化特征,她的规划师与建筑师们能以一种开放、活跃而不乏深刻的姿态与心态看世界,在关注设计的个性化、现代化和国际化特征的同时,从未忘记规划与设计的本质:走近生活。
未来的建筑设计行业,必然会更加注重技术深度、跨界广度与文化厚度所共同产生的复合价值,永信设计将继续以建筑为媒介,连接过去与未来,用技术创新回应现实需求,用跨界合作突破传统桎梏,用人文关怀守护历史记忆,在设计中延续每一片土地的故事与温度。让每个作品,既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,也有温暖人心的力量。



